解决好四个关键机制问题 探索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的“中国方案”
2021-10-26 10:10:26来源:北京商报
10月22日,全国股转公司、北交所董事长徐明出席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平行论坛并发表重磅讲话,这也是北交所设立后,徐明首次公开亮相。会上徐明谈到,在下一步全国股转系统和北交所市场建设中,将紧紧围绕中小企业这个主体,认真总结过去八年多实践的经验教训,不断深化改革、优化服务,增强制度的包容性和普惠性,突出“更早、更小、更新”,构建覆盖中小企业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体系,探索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的“中国方案”。
解决好四个关键机制问题
徐明表示,全国股转系统、北交所将把支持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解决好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四个关键机制问题。
一是创新包容机制。针对创新风险大、不确定性高、周期长的特点,持续优化挂牌上市准入条件,丰富创新评价维度,提高审查包容度,充分体现精准包容的理念。
二是资金供给机制。支持引导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等加大投资力度,推动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长期资金入市,持续优化“小额、快速、灵活、多元”的发行融资制度。
三是价格发现机制。持续丰富交易机制类型,完善做市商制度,研究推出混合交易、融资融券交易。
四是人才激励机制。持续优化股权激励制度和差异化表决权制度,充分体现市场化、便利性,促进管理层、技术人才和资本所有者形成利益共同体,释放中小企业创新活力。
资深新三板评论人、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北交所的成立,将极大地提升新三板的服务功能,更高效地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更精准解决科技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把握好五个方面的关系
徐明在会上表示,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是北交所和全国股转系统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在打造主阵地过程中,要科学把握好五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公司质量是资本市场的基石,关系市场成色和发展走势。打造主阵地,质量是根本,数量是关键,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在一段时间内聚集一批高质量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达到一定的市场规模,形成品牌效应。实践中,对市值、财务指标、业绩波动等方面的包容,并不意味着放松审核,北京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审核严守财务真实性和信息披露充分性底线,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强化监管执法,把好公司质量关。
二是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中小企业需要全链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要坚持内外部联动形成打造主阵地的合力。市场内部,北京证券交易所作为主阵地的“龙头”,发挥示范引领和“反哺”作用,激发整体市场活力;基础层、创新层是基础,承担规范培育功能,源源不断为北交所输送优质上市资源。市场外部,通过转板机制,加强与沪深交易所、区域性股权市场互联互通,支持商业银行开展投贷联动、并购贷款等业务创新,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间协同发力、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双轮驱动的局面。
三是融资端与投资端的关系。投融两端协调平衡发展是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打造主阵地要从融资端和投融资两头发力,充分发挥中介机构沟通投融两端的重要作用。
四是创新发展与风险防控的关系。风险防控是全国股转系统和北交所创新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在探索推动制度、产品、服务创新过程中,要处理好加强监管、风险控制和改革创新的关系,做到同步研判、同步部署、同步落实。针对创新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做到事前预研预判,事中加强监管和监测,事后稳妥处置化解,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五是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市场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深化的过程,要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近期,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积极探索构建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制度、监管和服务体系,完善挂牌准入、发行上市、交易、持续监管等基础制度安排,夯实市场发展基础,保障改革顺利实施,确保北京证券交易所平稳运行。中长期,不断总结市场运行实践,持续深化改革,加大创新力度,完备市场功能,健全产品体系,探索发展与中小企业投融资需求相匹配的股票、债券、基金及衍生品市场,强化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特色和品牌。
探索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的“中国方案”
徐明指出,将构建覆盖中小企业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体系,探索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的“中国方案”。
在“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平行论坛上,徐明表示,有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以及90%以上的新增就业。由于企业规模、发展阶段等原因,中小企业获取金融服务的能力较弱,需要金融体系持续改进和深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给予特别支持。当前我国有4000多万家企业,其中95%以上是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2万家,对于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金融市场在扩大中小企业服务覆盖面、缓解融资难等方面空间巨大、责任重大。
徐明进而指出,新三板自2013年成立以来,始终坚守服务中小企业初心,进行了一系列制度探索和改革创新,匹配公开集中市场的标准化服务和中小企业个性化需求,探索出了公开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的可行路径。2016年启动分层管理机制,将市场分为基础层和创新层,2020年增设精选层,初步实现了对中小企业的梯度培育,吸引了一批“小而美”的优质中小企业挂牌交易。截至2021年9月末,全市场累计服务企业13457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比94%,民营企业占比93%。在下一步全国股转系统和北京证券交易所市场建设中,我们将紧紧围绕中小企业这个主体,认真总结过去八年多实践的经验教训,不断深化改革、优化服务,增强制度的包容性和普惠性,突出“更早、更小、更新”,构建覆盖中小企业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体系,探索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的“中国方案”。(记者 马换换)